三井倉庫化身「記憶倉庫」 11/1正式對外開放

N1161

三井倉庫化身「記憶倉庫」  11/1正式對外開放

【記者朱小祿/台北市報導】

隨著忠孝橋引道拆除,西區門戶計畫的啟動,三井倉庫與交八廣場作為台北城西區的最後一片地景拼圖。興建於日治時期的紅磚造倉庫建築-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北門倉庫,歷經兩年期間的解體保護、重組修復工程到再利用規劃,終於重現風華,蛻變為「記憶倉庫」及「Info House」,成為串連整個西區門戶計畫的耀眼新地標,並將於11/1起試營運開放外界參觀。

N1162

開幕記者會特別邀請日本台灣三井物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、三井集團相關企業代表、文化資產審議委員等眾多協助籌備三井倉庫場館營運的單位參與,並由市長柯文哲親率副市長及文化局等局處首長出席。開幕儀式在社區蓬萊國小太鼓隊熱鬧演出「歡騰」揭開序幕,台灣三井物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大橋悟贈「授權書」予市府,象徵其無償授權「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北門倉庫」相關文獻資料,作為三井倉庫開幕展出之使用,柯市長回贈「感謝狀」,致詞時亦特別提到,很感謝臺灣三井物產股份有限公司,在籌備展覽期間提供了許多重要的一手資料,讓三井倉庫的歷史脈絡更加明確。而台北市西區以北門為核心,過去曾是商貿往來重要之地,因而匯聚了多元且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物。未來三井倉庫將以台北北門意象、鐵道歷史及周邊古蹟群活化發展作為館舍營運定位及任務,繼續展現首都門戶新意象。

蛻變後的三井倉庫,以「記憶倉庫」及「Info House」作為核心概念,一樓以數位科技虛擬實境作為設置主軸,藉由VR導覽列車的互動方式,帶領參訪者融入北門、鐵道部、三井倉庫三大地標,環顧體驗場景與建物之美;書城區除了提供相關文史旅遊書籍外,民眾亦可依循時間軌跡的老照片及影片,窺出台北西區周邊歷史發展與空間演替的今昔,蛻變後的三井倉庫,更將串聯周邊文化資產群,包含北門、鐵道部、臺北郵局、撫臺街洋樓、國立台灣博物館、中山堂...等,扮演西區文化資產群的前導資訊站。

☆ 請選擇縣市